香港公益金旗下慈善機構推行計劃
癌症預防與及早探測輔導服務
推行機構:香港防癌會
受惠人數:3,680參與人次
此計劃旨在提高公眾對預防和及早發現癌症的意識,特別針對高風險的弱勢社群,例如經常接觸油煙的家庭主婦、餐飲業從業員、低收入家庭等。同時,為參加者就制定預防癌症計劃提供建議,並轉介高危人士及時採取預防措施或進行篩查。
服務包括:公眾教育活動、癌症風險自我評估問卷、由資深護士提供個人化健康建議和輔導等。
香港公益金旗下慈善機構推行計劃
無喉者及喉癌康復者自助組織
推行機構:香港新聲會
受惠人數:22,066參與人次
此計劃為無喉者及喉癌患者在康復過程中提供協助,鼓勵病人和照顧者發揮自助互助精神,幫助他們重新融入社會。計劃亦會倡導患者權益,並喚起公眾對無喉者及喉癌康復者需要的認識。
服務包括:醫院及家居探訪、無喉者復聲研究班、地區及互助支援小組、迎新會,以及其他支援服務,例如公眾教育、康樂及健康活動、集體購買醫療器材及借用設備等。
香港公益金旗下慈善機構推行計劃
護 「您」 心瓣計劃
推行機構:關心您的心
受惠人數:3,441參與人次
新地連續第二年資助此計劃,為心瓣心臟病患者及其照顧者提供準確的疾病知識和自我護理技巧,以消除對疾病的誤解,防止不適當地延誤治療,從而促進患者的康復過程。同時,計劃也鼓勵病人之間的互助和自助,以解決與疾病有關的心理社會問題,並幫助他們重新融入社區。
服務包括:手術前和手術後講解、健康講座、復康活動、熱線服務、互助小組及照顧者急救工作坊。
香港公益金旗下慈善機構推行計劃
認知障礙症早期檢測服務
推行機構:香港認知障礙症協會
受惠人數: 5,610參與人次
此計劃為記憶喪失或輕度認知障礙 (MCI) 患者提供早期檢測服務。透過職業治療師和社工的全面認知評估,識別出患有MCI或早期痴呆症的高風險人士,再轉介他們接受進一步的醫療評估和檢查,並提供認知訓練和支援小組,增強他們的認知功能,同時減輕照顧者的壓力。
計劃亦舉辦有關腦部健康、預防和管理認知障礙症早期症狀的社區教育活動,以提高大眾對認知障礙症患者的認識和接受度。
香港公益金旗下慈善機構推行計劃
「管好你心,胃癌要查真」基層家庭免費醫療服務
推行機構:香港明愛
受惠人數:192參與人次
為40-60歲的基層人士作心血管疾病及胃癌的早期檢測,並為合資格的參加者提供免費身體檢查及醫療報告講解服務。
香港公益金旗下慈善機構推行計劃
I.C.F中風復康計劃
推行機構:香港復康會
受惠人數:979參與人次
中風患者及照顧者從醫院回到社區的過程中,本計劃將提供全面和一站式康復服務,並加強年輕中風患者恢復正常生活和工作的能力。
服務包括:個案管理服務、個別輔導、就業支援、獨立生活訓練、照顧者教育和社會心理支援,以及朋輩支援訓練和服務。
香港公益金旗下慈善機構推行計劃
護「您」心瓣計劃
推行機構:關心您的心
受惠人數:3,741參與人次
心瓣膜病是一種復發率高的長期病患,有致命危險。本計劃將為心瓣心臟病患者及其照顧者提供準確的疾病知識和自我護理技巧,及消除對疾病的誤解以防止不適當地延誤治療,從而促進患者的康復過程。計劃亦提倡病人的互助和自助精神,以解決與疾病有關的心理社會問題,並幫助他們重新融入社區。
服務包括:手術前和手術後講解、健康講座、復康活動、熱線服務、互助小組及照顧者急救工作坊。
新地資優科學創意發展計劃 (第三期)
推行機構:香港小童群益會
受惠人數:360人 (自2016年推行至今)
新地自2016年起資助推行「新地資優科學創意發展計劃」,為就讀小三至中二的基層資優兒童,免費提供為期一年的STEM(科學、科技、工程、數學)課程,藉以激發他們對STEM的興趣及技能,發揮他們的潛能,從中亦令他們的情緒更穩定。第三期計劃將加入海洋生態學及機械工程學元素,讓同學可以涉獵不同範疇的內容,廣闊視野。
新地雨後彩虹計劃
策劃機構:香港社會服務聯會
推行機構:浸信會愛羣社會服務處、和諧之家、香港單親協會、香港公教婚姻輔導會
受惠人數:逾620人 (自2017年推行至今)
新地於2017年起贊助香港社會服務聯會,策劃統籌「新地雨後彩虹計劃」,並由4間經驗豐富的非政府機構為18歲以下,過去兩年內身處家庭逆境的兒童及青少年提供多元化的治療服務,包括個案面談、小組輔導、遊戲、藝術及敘事治療等,幫助他們紓緩心理壓力,表達情緒,和重建信心面對未來。
新地「藝 x 述」表達藝術 x 青少年情緒導航計劃
推行機構:成長希望基金會
受惠人數:逾330名中學生及超過2,000人參與相關教育活動
新地第二年資助此計劃,期望透過教育講座、體驗工作坊及治療小組,讓中學生以藝術方式表達情緒,提升他們的情緒管理及抗逆能力,促進個人成長及人際關係。
新地童在起跑線
推行機構:啓愛共融基金
受惠人數:40人
協助基層兒童及早裝備自己,掌握基本自理及溝通能力;並為兒童家長提供工作坊,提升她們與子女溝通技巧及提升照顧兒童的能力。
新地單車學院 x 奧夢體適能訓練計劃
推行機構:奧夢成真
受惠人數:400名新地單車學院學員及逾2,000名中學生可參與相關之教育講座
由一眾已退役或準備退役的香港運動員所組成的教練團隊,為新地單車學院學員提供體適能測試及訓練,提升青年的體能及抗逆力,並為中學生安排相關教育講座,增加中學生對單車運動的興趣及相關體格要求的認識。
香港公益金旗下慈善機構推行計劃
起動計劃 – 支援熱鍋上的孩子
推行機構:循道衛理觀塘社會服務處
受惠人數:700人
培育基層兒童(對象為3至14歲)獲得身、心、社、靈的全人發展,並透過才藝及學習支援活動,啓發其潛能和學習能力,另有師友計劃和正向成長活動,幫助他們建立正向的人生態度。
香港公益金旗下慈善機構推行計劃
「凝」相 – 支援青少年情緒健康計劃
推行機構:生命熱線
受惠人數:逾4,000人
透過攝影治療服務,包括小組訓練、個別輔導、義工支援及社區活動,讓青少年通過攝影表達內心感受,推動其情緒健康。
香港公益金旗下慈善機構推行計劃
青年新領域 – 青少年精神健康服務
推行機構﹕香港神託會
受惠人數:980人
透過個案跟進、家庭支援、熱線服務及社區教育等方式,協助思覺失調或情緒受困擾的青少年及早得到適切支援,促進康復並減低因延遲就診而對生活、學習、社交及成長等方面造成的影響,同時提升各界對青少年精神健康的認識,減少歧視。
新地資優科學創意發展計劃及新地生活工程師計劃
推行機構﹕ | 香港小童群益會 |
受惠人數﹕ | 逾600人(自2016年推行至今) |
不少基層家庭礙於經濟因素,即使子女對科學、工程等有潛質及興趣,也沒有多餘金錢讓孩子參與課堂以外的活動,可能隨時埋沒孩子的天份,甚至令孩子出現情緒困擾問題。
新地自2016年起資助推行「新地資優科學創意發展計劃」,為就讀小三至中二、生活於低收入家庭的資優兒童,提供免費參與STEM增益課程,例如思維技巧、地球科學、機械工程、航天科學、山藝等,並會舉辦不同的STEM體驗日,發掘他們在科學、科技、工程和數學範疇的潛能,提升思考能力和激發創意,從中亦令他們的情緒更穩定。
「新地生活工程師計劃」進一步結合科學思維元素和基本STEM知識指導,培養資優兒童的創造力,及面對問題時應有的態度和技能,讓他們在遇到問題時能發揮創意,積極尋求解決方法,並鼓勵他們透過創意和自身技能改善生活環境。
新地雨後彩虹計劃
策劃機構﹕ | 香港社會服務聯會 |
推行機構﹕ | 浸信會愛群社會服務處、和諧之家、香港公教婚姻輔導會、救世軍 |
受惠人數﹕ | 逾500人(自2017年推行至今) |
香港有不少兒童正面對父母離異( 分居或離婚 )、家庭暴力、喪親或其他家庭巨變。 這些不穩定的家庭因素往往為孩子帶來許多不安、負面情緒和壓力,甚至創傷,對他們的心理和社交發展造成深遠影響。
為回應這方面的需要,新地於2017年起贊助香港社會服務聯會,策劃統籌「新地雨後彩虹計劃」,並由4間經驗豐富的非政府機構為身處家庭逆境的兒童及青少年提供多元化的治療服務,包括個案面談、小組輔導、遊戲、藝術及敘事治療等,幫助他們紓緩心理壓力,表達情緒,和重建信心面對未來。
新地 「藝 x 述」表達藝術治療計劃
推行機構﹕成長希望基金會
透過一系列到校外展工作坊,協助需要情緖支援的中學生提升情緒管理及抗逆能力。
「飾家.建家」鄉郊基層兒童支援計劃
推行機構﹕香港聖公會福利協會
透過舉辦不同活動,讓兒童接觸新事物,豐富其生活經歷及提升樂觀感,並鼓勵家長與孩子建立優質相處時間,促進親子關係。同時,聯繫社區人士成為「愛家大使」,為受助的家庭粉飾家居,改善學童學習生活環境及擴闊其社區網絡。
香港公益金旗下慈善機構推行計劃
童拾曙光 – 危機及離異家庭兒童介入計劃
樂學現才華
推行機構﹕循道衛理觀塘社會服務處
透過密集式訓練、品格培育及興趣小組等,提升學障兒童的整體發展能力並發掘才華,讓其建立愉快的童年生活,同時透過實務技巧工作坊,情緒支援及輔導等,協助父母培育正面親子關係。
青年新領域 – 青少年精神健康服務
推行機構﹕香港神託會
協助思覺失調或情緒受困的青少年及早得到適切支援,促進康復並減低因延遲就診而對生活、學習、社交及成長造成影響,同時提升各界對青少年精神健康的認識,減少歧視。